山東濰坊諸城市圍繞提升應急管理能力,進一步優化體制機制、強化編制保障、夯實基層基礎,為全市應急領域提供堅實體制機制保障。
優化體制機制,健全應急管理大體系。一是健全完善防震減災體制機制。加強防震減災機構職能配置,市應急管理局加掛市地震局牌子,市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加掛市防震減災中心牌子。為市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核增事業編制4名,專門用于加強地震專業力量。二是優化市應急管理局內設機構設置。強化安全生產和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工作,將市應急管理局督查協調科分設為安全生產綜合協調科、規劃科技科。三是調整優化鎮街應急安全機構設置。2024年機構改革在鎮街調整設置應急安全和綜合執法服務中心,承擔應急安全相關工作。
動態調配編制,提升安全監管軟實力。一是加強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工作力量。為市應急管理局增加行政編制2名、市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增加事業編制15名。二是強化危險化學品專業監管力量。在市應急綜合執法大隊編制總量內,調劑增加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專職執法人員,下沉一線開展工作。三是在制定年度用編進人計劃時,注重保障應急管理領域年度用編進人需求。近五年,共為市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下達用編進人計劃18名,為市應急綜合執法大隊下達用編進人計劃4名。
夯實基層基礎,加強基層應急硬支撐。一是推進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按照“一專多能、一隊多用”原則,圍繞應急管理、安全生產、消防安全、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等內容,組建社會性應急救援隊伍、鎮級應急救援站。二是完善應急防控預案。修訂編制《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等專項預案,建立市鎮村三級應急聯動機制,組織開展各類應急演練活動,全面提高應急處置能力。三是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宣傳。圍繞“5·12全國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等,通過懸掛橫幅、張貼宣傳海報、組織應急演練等方式營造全民參與防災減災濃厚氛圍,提升防災減災意識。(擬稿人:李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