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來成都市龍泉驛區委編辦在街鎮綜合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基礎上,探索創新基層審批服務“治理、制理、智理”模式,進一步增強為群眾辦事的精準性和實效性,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一、完善服務體系,推動“全域治理”標準化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推動從管理到治理轉變。一是布局點面結合。根據人口密度、空間形態、群眾需求等因素,推進龍泉人家、萬達廣場等“驛心服務站”特色服務網點建設,構建“區中心+片區中心+鎮街中心+村(社區)站+特色網點”五維一體的便民服務機構和平臺立體布局,實現全區“4+1”點位全覆蓋。二是啟動適老改造。選取3個街道、8個村(社區)作為縣級試點,增添適老化設施設備,梳理“涉老”高頻事項130項、“涉老”掌上辦事項98項,提供預約上門服務,今年以來,僅十陵綜合便民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達200余次。三是深耕“一窗”改革。持續推進“一窗受理”改革,打破街鎮原窗口業務壁壘,設置“綜合服務”窗口80個,“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模式初步成型,街鎮“綜窗”窗口辦件量累計12萬余件。
二、聚焦清單管理,推動“全域制理”精細化
強化程序規范,堅持按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辦事,推動實施“制度治理”。一是制定“三張清單”。印發龍泉驛區街鎮職責任務、公共服務、屬地管理“三張清單”,公共服務清單按要求上網運行,110項事項權力運行流程、基本要素和辦事指南逐項完善,初步編制起街鎮依法履職的“說明書”、便民利企的“流程圖”、標定屬地責任的“分界線”。二是整合“就近辦事項”。結合《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街鎮、村(社區)“就近辦”審批服務事項基本目錄》,整合更新街鎮293項、村(社區)153項“就近辦”事項,建立“基礎目錄+自選目錄”制度,完善“事項準入+動態調整”機制。三是規范賦權程序。參照執行《成都市部門職責事項下放實施辦法》,將醫保、社保、民政、生活繳費等300項高頻事項,以委托、下放的形式逐層延伸至各級便民大廳、授權給具體經辦人員,同時給予相應的業務、人才、資金、專網端口等服務保障。
三、強化數字賦能,推動“全域智理”數字化
以高科技技術為手段,加強治理主體間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推動實施“智慧治理”。一是推動數據共享。印發《智慧龍泉驛數據匯聚共享實施方案》,推動區內各業務系統遷移上云,打破“信息孤島”現象。目前,全區掛接53部門政務信息資源,匯聚有效數據3千余萬條,開放公共數據121類。二是線上線下融合。進一步簡環節、壓流程、拓方式,推進線上“網上辦”“掌上辦”“郵寄辦”,線下“就近辦”“智能辦”“一次辦”。新增24小時“不打烊”自助服務專區3個,結合“蓉易辦”平臺,人社、不動產、企業開辦等200余項高頻事項自助可辦,促使業務前移到群眾家門口。此外,實現免費郵政EMS快遞進駐街鎮便民服務中心,累計為19萬余名群眾提供免費服務。三是強化平臺建設。依托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街鎮統一啟用“審批服務專用章”,對有多個站點的便民服務中心實行印章編號管理,建立印章管理制度,推進政務服務事項規范化、標準化。目前,已完成申領電子印章67枚,認領、綁定電子證照120余類,解決了群眾辦事“蓋章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