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委編辦將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抓手,立足崗位,履職盡責,通過加強便民服務中心場所建設、優化業務辦理流程、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等措施,使群眾充分感受到了便民服務的“速度”和“溫度”。
一、優化環境,加強設施配套。各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設立多個業務辦理窗口和工作監督臺、學雷鋒服務臺、服務熱線等。配備叫號機、查詢一體機、自助服務機等電子設施設備,布設網上辦理專區、政務公開專區、自助服務區、休息等待區,設置宣傳架、飲水機、休息椅、老花鏡、急救箱、愛心專座、雨傘、輪椅等便民服務設施,設立免費復印、免費郵寄等服務群眾項目,針對不同群體服務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務水平。
二、流程再造,深化“一窗受理”。聚焦群眾和企業服務需求,在整合原有基層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職責基礎上,將城鄉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精準脫貧、就業和社會保障等125項重點工作與重點事項整合納入便民服務中心,前臺統一收件,后臺科室分類審批,綜合窗口統一出件。各鄉鎮按照“能進必進”的原則,因地制宜、積極探索,不斷拓展中心的服務功能。例如朱陽鎮除高頻辦理事項窗口外,專門設立金融窗口,陽平鎮、西閻鄉每周三邀請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入駐便民服務中心,集中辦理群眾金融服務事項等。同時,公開辦理事項、辦理程序、法規依據、申報材料、承諾時限等項目,初步實現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務,突破審批層級扁平化,進一步壓縮業務辦理時長,提升服務質量和行政效能。
三、服務升級,推進“一事通辦”。積極推進“一事通辦”主題式服務模式,各鄉鎮均設置綜合窗口,集中受理未單獨設立窗口的服務事項,按照“一次辦成一整件事”的原則,申請人只需到一個窗口、填寫一套表單、提交一套材料,便可實現“一件事一次辦”。進一步深化“零跑腿”和“只跑一次”的服務理念,通過事項聯審聯辦、部門協同聯動,讓事項在工作人員中流轉,極大提高辦事效率和速度,從根源上解決群眾辦事“多頭跑路”“白跑路”等問題,切實提升為民服務質量和效率。推行“行政服務進鄉村”制度,每周固定一個工作日,根據前期收件情況,組織小分隊進村入戶,現場受件,現場審核,變“上行”為“下行”,變被動受件為主動辦件,暢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實現了政務效率與群眾獲得感的雙促進、雙提升。
四、技術賦能,推行“一碼辦事”。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各鄉鎮推出“網上辦”“預約辦”“延時辦”等服務形式,倡導“不見面審批”、引導群眾線上辦事。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通過大數據運用,推動改革由物理集成向系統集成轉變、人工服務向智能服務轉變,將“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向“只上一張網”“能辦所有事”升級。同時將進駐便民服務中心辦理事項清單、辦事指南生成二維碼,印制網上辦理操作流程,發放宣傳頁,安排專門工作人員實時在線服務,指導群眾網上辦理各項業務,確保業務咨詢有入口、問題有答案,真正讓“數據跑路”成為工作常態,為群眾便捷高效辦理業務保駕護航。
五、村級代辦,打通“最后一公里”。為服務農村偏遠地區部分群眾,各鄉鎮積極探索建立村級民事代辦制度。印發了《關于加強村級民事代辦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通過理順代辦體制,厘清代辦事項、建強代辦隊伍等,提高村級民事代辦服務質量和效率,每個村安排村文書、村干部擔任代辦員,培養一支“全科型”村級代辦員隊伍,協助群眾代辦計生、殘疾、社保等相關民生事項,當地村民不出村就可辦理20余項業務,切實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